滤筒除尘器的除尘效率跟哪些因素有关?
滤筒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,具体如下:
滤筒因素
-滤材材质:不同材质的滤筒对不同类型粉尘的过滤效果差异明显。如玻璃纤维滤材,具有较高的过滤精度和效率,能效果优良捕集微小粉尘;而聚酯纤维滤材成本较低,适用于一般粉尘环境,但其过滤精度相对玻璃纤维略低。
-滤筒结构:褶距、褶深等结构参数会影响过滤面积和气流分布。合理的褶距可增加过滤面积,提除尘效果好效率,褶深过大会导致气流在滤筒内部流动不畅,影响过滤效果。
-滤筒老化:长时间使用后,滤筒会出现磨损、堵塞、老化等问题,使孔隙变大或变小,降低除尘效率。一般需定期检查和更换滤筒,以保护除尘器稳定运行。
粉尘因素
-粉尘粒径:粒径较大的粉尘颗粒易被滤筒拦截,除尘效率较高;而粒径较小的粉尘,尤其是亚微米级的粉尘,容易穿透滤筒,降低除尘效率。
-粉尘浓度:入口粉尘浓度过高,会使滤筒表面的粉尘层速度适宜增厚,增加过滤阻力,降低除尘效率,还可能导致滤筒过早堵塞。
-粉尘粘性:粘性大的粉尘易附着在滤筒表面,形成较厚的粉尘层,堵塞滤筒孔隙,影响气流通过,降低除尘效率。
运行参数因素
-过滤风速:风速过高,会使粉尘在滤筒表面的冲刷作用增强,部分已被捕集的粉尘可能被再次吹起,还会增加滤筒的压力损失,降低除尘效率;风速过低则会影响处理风量。
-清灰频率与强度:清灰频率过低或强度不足,滤筒表面的粉尘无法及时去除,会导致除尘效率下降;清灰频率过高或强度过大,可能破坏滤筒表面的粉尘初层,使除尘效率降低。
设备结构与设计因素
-进气方式:合理的进气方式可使含尘气流均匀分布在滤筒除尘器内,避免局部气流速度过高或过低,提除尘效果好效率。如采用切线进气或多进货进气方式,可使气流在除尘器内形成旋转运动,增加粉尘与滤筒的接触机会。
-内部流场设计:除尘器内部的导流板、均流板等部件可优化气流分布,减少气流短路和涡流现象,使气流均匀通过滤筒,提除尘效果好效率。
环境因素
-温度:温度变化会影响滤材的性能和粉尘的物理性质。高温可能使滤材变形、老化,降低其过滤精度和强度;低温可能导致粉尘结块,影响清灰效果和除尘效率。
-湿度:高湿度环境下,粉尘易吸湿团聚,使粉尘颗粒变大,有利于过滤,但同时也会增加滤筒堵塞的风险,降低除尘效率。
下一篇:没有了